阅读历史 |

第635节(1 / 1)

加入书签

另外,给它安装了两个摄像头,一个近焦,一个远焦。

这两个摄像头,是独立于小花洒的智能节点,就像是寄生物,会忠实的记录小花洒的所有“第一视角”,周瑞甚至能远程看直播。

而且他很有恶趣味的,将两个摄像头,安在了正面花洒的下方,格外对称。

其他的改造,暂时没有,孤例样本,还是不要步子迈的太大。

原本他还想植入“农神”同款种植资料包,不过怕出问题,改为了云端存储。

最后,通过“小明同学”,增加了一些小花洒的权限,也给了一些限制。

1:工作任务减少70%,确保它有更多的自主时间。

2:禁止它联动其他智能设备,所有工作独立完成。

3:所有智能设备,会优先保护小花洒的安全性,并且周瑞也会通知智能小镇工程师,不去干涉它的任何行为。

4:允许它调用内网存储的“农神资料包”,但禁止它连接外网。

其实小花洒根本没这个功能,周瑞不确定它会不会联网,但保险起见,还是加了一道禁制。

毕竟无数影视作品中,“智能意识”一旦入网,那就是脱缰野马……放飞自我。

限制的同时,周瑞倒是希望小花洒,能有一定的成长性,不然实在没啥大用。

将小花洒放回草坪上,硬件上的更新,并没有让它泛迷糊,稍稍熟悉了一下新的机械臂,就开始投入了工作。

比起以前单机械臂,现在有了左右手,看上去更加憨态可掬了一些。

周瑞观望了一会儿,见它没有去野花园的意思,也没干等,开上车,在清晨的阳光中回家。

此时不过早上六点多,韩子茵和李文倩都没起床,周瑞打开冰箱,准备做顿早餐。

手机却弹出了消息。

拿出一看,是之前设定的提醒:每当“小花洒”接近厂房后的死角,他就会得到消息。

翻开笔记本电脑,周瑞直接连通了对方身上的摄像头,看起了直播。

这家伙,似乎从不在人类面前种花……但却敢在人类面前浇水。

不知道是个什么判断机制。

画面里,小花洒咔嚓咔嚓的前进,第一视角挺有趣的,有点像是网络上,给猫咪、狗狗绑个摄像头。

来到“野花园”,小花洒咔嚓一下,弹出了腹部的废物箱。

然后用新的机械臂,小心翼翼的“拈”出一颗熟芝麻。

周瑞会心一笑,终于露出鸡脚了……

看来没那么聪明,熟芝麻也种。

你爹还是你爹。

之前就是因为没有捕捉到种植这一幕,才无法彻底确信这家伙的“特殊性”。

现在算是实锤了。

由于精度问题,小花洒的机械臂尝试了三次才成功,看得出它很小心,似乎是不想伤到种子。

将熟芝麻放在枯萎的野花园,然后开始浇水……

周瑞看了一会儿,又远程控制小明同学调取了一些数据,就合上了笔记本。

感觉,自己和养了个宠物一样。

真“电子宠物”。

不过该防一手的,还是要防的。

他准备回头给整个机械智能体系,打打“补丁”。

比如禁止自发性连接互联网,哪怕设备本身没这个功能。

比如禁止不同组网间的自发联动。

比如让所有人接触到“智能设备”的人,包括公司人员,部队人员,留意有没有其他“特异性”的设备。

……

京北。

新的一天工作开始,洪安然哼着小曲来到航天局,来到背后的长马尾一左一右的甩着,似乎心情很好。

昨晚收到了周总的消息,她激动的一晚上睡不着。

那段一分多钟的视频,也就是翻来覆去看了一百多遍吧。

并且连夜写了一份关于“第201号紧急预案”的技术报告。

今天一早,她就来到了探月工程办公室,找上了自己的顶头上司:

探月工程二期,嫦娥三号项目组,玉兔号探测车负责人张先鹏

“张工,你看一下这个。”

张先鹏四十来岁,头顶的强者发型初步呈现,证明着他正在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黄金的年龄段。

全秃则状态下滑,没秃则经验不足,这种半秃+斑秃的微妙状态,刚刚好。

张先鹏:“什么东西?”

“之前和您说的,开明智能那边提供的一种全新设备……嗯,现在应该叫‘太一天工’更合适一些。

张先鹏之前没有参加“火箭回收研讨会”,也没机会见过那神乎其神的智能单元。

但对周教主的水平还是略有耳闻的,这位可是局里都异常重视的大佬,他自然不会轻视。

搞不好,中国航天的另外一条名叫“民营”的腿,未来就要看“太一天工”的了。

不过即便有所预期,看着视频里“刚子”灵活的清理障碍物,他还是激动的直挠头。

细软枯黄的断发如雪般落下,抗议着主人的粗鲁。

“还有这种东西?太牛逼了吧?”

洪安然笑道:“研讨会的时候周总演示过一次,不过要求我们不外传,所以直到现在,有了确切的方案我才和您说。”

“能源呢?重量呢?符合月面环境么?”

“能源直连玉兔号,为了节省配重没有带蓄电池,稍稍会拖累玉兔的续航,但可以接受。”

“重量500g,周总说还能再优化50g,月面环境需要测试,但设计上是没问题的。”

卧槽,有这种技术,玉兔还怕个der啊,要知道月面探测车,除了自身故障外,最怕的就是障碍物。

一个石子,都可能让地面上无数人的努力打水漂。

而且这种“携带式”设备,不会过多影响玉兔的系统性……用起来最是方便,不需要推翻重造。

不过紧接着张先鹏想到一件事情,说道:

“可嫦娥三号作为国家级探月工程,到时候不说直播吧,过程和影像都是要全球公开的,这方面周总没问题么?他需要保密不?”

这也算是“探月”的一个国际惯例。

将过程、影像进行公开,才能消弭质疑,自我证明。

当年老美不管真假,也是走的“公开”的路子,之后包括毛熊、中国,也都如此。

哪怕是失败的探月。

否则谁不能吹自己登月成功呢?

直接放一段3d动画不就完事了,摄影棚都不用搭!

洪安然这才想起来,这件事儿忘了和周总说明了……

犹豫半晌,斟酌道:“我问问看,应该问题不大。”

毕竟那位,好像挺爱出风头的……

探月套娃三人组

航天局那边反应很快,对于“刚子”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。

这个派大星一样的“大”字型机器人,能给玉兔号直接开个大!

月球车面对的无数难题中,地面障碍不说占一半吧,那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。

毕竟温度、射线都可以在地球上模拟,但地上有几块碎石,长什么形状,这神仙也猜不到。

当天,玉兔工作组,就召开了技术研讨会,周瑞也以视频的模式参加了会议。

他在智能大厦的会议室里,连通了视频,同时也叫来了车乾。

画面里,发型很别致的玉兔工作组负责人张先鹏,自我介绍了一番后,说道:

“周总,‘吴刚’的实物在您手边么?”

周瑞也没卖关子,拍了拍身旁的“工具箱”。

张先鹏推了推眼镜,激动的想到:难道要看到那种‘智能单元’了?

然而让他失望了,工具箱只是弹出了一个插头,周瑞拽了出来。

“刚子”没有蓄电池,需要持续供电。

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了“刚子”。

看到这么重要的先进造物,被随手放在背包里,京北的会议室众人都觉得有些违和感。

这要是他们,摸一下都得先洗手……

老板手上的“大”字形机器人,虽然是第一次见,车乾也没太惊讶。

这并没有超出“内组网”的技术范畴,难度是有的,但主要在适应月面环境这点上。

如果没这个需求,他自己也能做,就像是他手中那个特制的“球球”。

对比起来,还是老板那种4智能单元更魔幻一点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